-
举报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湖南省,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这个特殊的地区为世人所熟知,要得益于出生于这里的本土作家——沈从文。他在自己的多部文学作品中描述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并通过小说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他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曾投身行伍参军打仗,1922年来到北京后他就在北京大学旁听,并开始发表作品。直到1934年完成《边城》,沈从文进入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边城》
沈从文的这部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细腻的心理描写、诗画一般的景色描写,《边城》中描述的一切都异常纯洁自然,充满诗意,这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小城让人对湘西心生神往。1985年,凌子风执导《边城》同名电影,并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影片开始的镜头则是在沈从文家中拍摄,从他伏案书桌前开始。
《萧萧》
这是沈从文的另一部短篇小说,写于1929年。这部小说讲述了乡下一个童养媳的遭遇与悲剧性的命运,展示了湘西民风的纯朴和“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当时的沈从文从湘西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萧萧》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沈从文的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优美淡雅,书中描写的“湘西世界”成为都市人羡慕的桃花源。
《长河》
1937年沈从文回到湘西,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住了一段时间后有感而写的随笔。这也是他继《边城》之后关于湘西人物、风情的又一曲挽歌。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湘西在战争发展中的种种变迁。
黄永玉在沈从文去世后曾经非常感慨地谈到《长河》:“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的啊!照湘西人本份的看法,这是一本最像湘西人的书,可惜太短。”“写《长河》之后一定出了特别的事,令这位很难集中的人分了心,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真可惜。”
《湘行散记》
这里主要收录了沈从文和他的妻子“三三”(张兆和)的书信往来,于1991年由沈虎雏整理、编辑成《湘行书简》,其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作者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透过这些书信也能够对湘西风貌有一些侧面的了解,更是理解沈从文作品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