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知全貌
1973年,一男子捡了个树根拿回家砍柴烧,妻子:炉灶里塞不进去,赶紧丢了,男子不肯。没几天,就有人找来:我出八千块钱,请把树根卖给我!
湘西的冬天湿冷得钻骨头,王大山裹着补丁棉袄,把那截三十多斤的老黄杨树根往屋檐下一杵。"死沉的疙瘩,劈不开烧不着,占地方!"妻子李秀莲叉着腰,手里的锅铲敲得灶台砰砰响。
王大山没理会,蹲在门槛上摸出旱烟袋。这树根怪得很,前日在鹰嘴崖砍柴时,它像只盘着的老乌龟般横在路中间,斧头像砍在铁上似的蹦出火星子。夜里他还梦见这树根在发光,今晨果然在树芯里抠出些亮晶晶的碴子。
"八千块?"当穿皮夹克的男人从黑皮包掏出整沓十元纸币时,李秀莲的锅铲"哐当"掉在地上。1973年的湘西山村,这钱够盖三座瓦房,买两头水牛。男人用指甲划了划树根表皮:"这是老黄杨,城里红木家具厂收的,你劈开就不值钱了。"
王大山突然想起去年公社开大会,支书举着报纸念"保护山林资源"。他用烟杆敲敲树根上的年轮:"我劈着玩的,不卖。"男人留下地址,说明天带工具来挖,转身时皮鞋底沾着的泥块掉在堂屋中央。
夜里夫妻俩抱着油灯围着树根转。李秀莲拿锥子戳出块指甲大的木屑,放在火上一烧,竟散出淡淡香气。"莫不是传说中的香黄杨?"王大山想起山神庙前那棵几百年的老黄杨,树皮能治肚子疼。
天没亮,王大山扛着树根往公社跑。林业站老张头戴老花镜瞅了半晌,忽然拍大腿:"这是金丝黄杨!你看这木纹里的金星!"放大镜下,棕黑色的木质里果然嵌着丝丝缕缕的金色脉络,像撒了把碎金子。
县林业局的吉普车当天就开进了山。专家们拿着卡尺量了又量,原来这树根是清代一位隐士栽下的黄杨,树芯在百年间自然形成了罕见的"金星"纹理,是制作文房雅器的极品。皮夹克男人其实是文物贩子,专来山区收老木料。
"上交国家能奖多少钱?"李秀莲攥着衣角问。专家挠挠头:"政策规定奖励发现者百分之五,这树根估价......大概两千块?"王大山闷声抽烟,烟雾缭绕里看见去年暴雨冲垮的村口木桥,看见孩子们踩着石头过河时冻红的脚。
领奖金那天,王大山没要现金,换了两车水泥钢筋。全村人花三天修起座石桥,桥头刻着"黄杨桥"三个歪歪扭扭的字。林业站后来在鹰嘴崖立了块牌子,说那片林子藏着几十棵百年黄杨。
四十年后,省里来拍纪录片,白发苍苍的王大山蹲在桥边,给摄像机看他珍藏的黄杨木烟杆——当年上交树根时,老张头偷偷锯了小段边角料送他。"那树根现在在哪?"记者问。"省博物馆呗,玻璃柜子里供着呐。"老人吐出个烟圈,烟圈飘向桥面,惊起几只啄食的麻雀。
主要信源:(太平天国史话——梅州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