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艺韵乡梦” 社会实践团活动深入湘西开展帮扶实践

湘西 更新于:2025-08-22 12:12
  • 淡泊恬静
    源:中国网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艺韵乡梦”社会实践团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于近日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青坪镇洞坎河村,紧扣“三下乡”与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七彩假期”项目、“绿色长江青春护航”长江大保护主题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项目总体部署,开展为期10天的综合性、系统性帮扶实践。

    实践期间,团队共走访农户200余户,收集低空经济发展与银发守护青红之旅调研材料56份。支教组精心筹备并实施专题课堂,引导学生创作手工与绘画手抄报作品;设计组以系统化视觉方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村庄整体形象;宣传组以无人机俯瞰、地面多机位记录等方式,呈现洞坎河村自然风光、文旅资源和低碳营地特色,生动再现美育浸润瞬间,多条创意短视频持续扩大网络声量。实践成果得到广泛关注,充分彰显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担当与青春作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领导书记田建林书记、学院学工办主任陈阳波老师、学院团委负责人刘浩老师参与出征动员大会,并与洞坎河村书记兼主任彭继东等主要负责人深入座谈,明确后期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靶向精准、推进有力,学院团委负责人刘浩老师作为本次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实践团成员开展工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安全及后勤保障保驾护航,让成员们能全身心投入实践工作。

    支教组坚持美育育人、德育铸魂,紧密结合“七彩假期”宗旨开展暑期“第三课堂”,并且同步配套了流动式教学“课堂送到家门口”与“安全护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线,团队面向本村及周边学龄儿童开设防溺水、交通安全、禁毒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解读、推广普通话、心理健康、防沉迷教育、反校园霸凌、防性侵等13个专题课程;配套开展简笔画、折叠画、手工制作、手抄报创作等实践活动,累计收集手工精品42件、绘画及手抄报60幅。

    最后一堂课在《稻香》、《再见》等的歌声中结束,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们举办了课程作品展,收获了学生家长们的好评。学生们逐渐开朗,绘画与动手能力显著提升,支教成效显著,为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设计组聚焦“洞坎河生态之旅”品牌打造,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调研洞坎河村及周边乡镇农业、文旅资源,系统完成洞坎河村专属Logo2套,塑造统一、鲜明的村庄视觉形象;立足土家族文化特质,设计民族特色IP角色,增强文化识别度与品牌亲和力;围绕旅游动线优化,制作导向标识15处,其中洞坎河村6处、野溪谷及山水居客栈九处,同步打造主题打卡点1组,显著完善游客引导体系;针对黄桃产业升级需求,精心设计礼品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撰写并发布“低碳旅行攻略”系列图文4篇,以生态美学传播绿色出行理念,为线上宣传提供优质内容支撑。

    宣传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围绕野溪谷营地、山水居客栈及河谷野营地等核心景观,组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多机位拍摄相结合,高质量制作《用无人机视角看洞坎河村》、《洞坎河村宣传视频》、《山水居客栈宣传视频》、《野溪谷营地宣传视频》等4条主题宣传片,全景呈现洞坎河村自然风貌、人文底蕴及产业发展成果;同步推出支教纪实、出征仪式、趣味短视频等26条作品,在芙蓉学子、三下乡、吉大团委等官方平台累计发布30条视频,总浏览量突破6万次,显著扩大洞坎河村网络声量与社会影响力。以航拍全景破圈,以低碳美学出圈。

    经过10天的扎实实践,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艺韵乡梦”社会实践团对湘西洞坎河村的山水肌理与民情脉搏有了立体而真切的体悟,对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

    返程前的总结交流会上,同学们一致表示,将把这次实践作为终身难忘的精神财富,把个人理想同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把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人民、建设家乡的持久动力,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何志英、郭云屏 )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